当前位置 : 官网首页

联系我们

地址:天津南开长江道4号
邮编:300100
电话:022-27303067
传真:022-27305886

查看更多

《天津日报》报道|浴血铸忠魂 矢志践初心 —— 一位98岁抗战老兵从硝烟到和平的坚守

编者按

      历史从未走远,至今铭记在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天津日报》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追寻海河两岸永不褪色的抗战印记,近日,刊发报道《浴血铸忠魂 矢志践初心 —— 一位98岁抗战老兵从硝烟到和平的坚守》,讲述了百利装备集团离休干部原天津拖拉机厂副厂长褚常林从血色童年的苦难经历,到烽火硝烟中的无畏冲锋,再到和平年代不谋私利的先进事迹。

      走进南开区风荷新园,你可能会碰到一位头发花白、面容和蔼的老人。他穿着朴素、步履从容,会偶尔驻足与邻里微笑寒暄。若不是谈及过往时,他眼中泛起的光,你可能不会猜到,这位看似平凡的老者,竟已在岁月长河中跋涉了近一个世纪。

      他,是98岁的抗战老兵褚常林,原名褚先进,从战火硝烟到和平坚守,老人用永恒的信仰践行着不变的初心。

血色童年:刺刀烙血印

      在褚常林的记忆中,童年是暗淡的。他出生在1927年,山东省昌邑县南储村一个普通的农家。“虽然家里有几间房,几亩地,但我家老少三代11口人一起生活,人多地少,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

      迫于生计,大哥、二哥先后赴南洋(今新加坡一带)谋生,靠着给人当雇工、卖绸布挣些钱贴补家用。“那时,父亲还供我读些书,只不过赶上农活多就得逃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日本鬼子来了,书彻底读不成了。”老人看似平静的讲述中透着遗憾。

      日本鬼子进村杀人的情景,褚常林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伪军在前,鬼子在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亲眼看见一位村民的头被他们生生砍了下来,血从脖腔处喷涌而出,染红了脚下的土地。”害怕与愤怒交织,在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少年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那个年代,生活本就艰难,褚常林还被日本鬼子拉去做苦役,“鬼子修炮楼,我也被抓去给他们拉土,一次干得慢了点,鬼子上来就是一脚。”在褚常林的记忆里,那是一段难熬的日子,但也燃起了他心底抗日救国的火焰,“打鬼子,救人民!”

战火淬炼:烽火锻忠骨

      1945年,对于生活在苦难中的褚常林来说是热血澎湃的,也是满怀希望的。“八路军的队伍开进了我们村,我欢喜极了,觉得苦难要到尽头了。”那一年,褚常林18岁,毅然参加了八路军。

     “虽然部队的生活很苦,但八路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在部队的时间越长,褚常林越发坚定自己的选择,乃至后来,有着保守思想的父亲,因为家中缺少劳动力,找到部队领导要带他回家务农,都被他坚决回绝了。

      战场是残酷的,信念是坚定的。“不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老百姓就过不上好日子。”褚常林回忆说,他当时所在的山东省昌邑县独立营三连作战非常勇猛,即便人数少于敌人,装备武器也不行,还是能打胜仗。“一次伏击战,我们在杂草丛里埋伏一宿,鬼子来了,一举全歼,还抓了俘虏。”说话间,老人得意地笑了。

      褚常林说,当时,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八路军好,八路军强,八路军打仗为老乡”,足见老百姓对这支队伍的爱戴。1946年初,一心想着要解放全中国人民的褚常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完成战车驾驶训练的褚常林,作为一名坦克兵,投身解放战争的洪流,亲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52年,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指挥所五团一连战士,又奔赴朝鲜战场,驾驶铁骑冲锋在保家卫国第一线。

      枪林弹雨里,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褚常林可谓“九死一生”,至今,他左大臂上被子弹击穿的伤疤仍清晰可见。战场上,褚常林遭遇过三次炮弹掉落脚边的死里逃生,如今回想起来,老人只是淡然一笑:“比起战友们,我真是太幸运了。”

和平守望:霜鬓映丹心

      当战争的烽火熄灭,褚常林以另一种姿态继续守护着心中的信仰和理想。从投身党的建设,到扎根工厂基层,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里最高处。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调到天津拖拉机厂,主管福利分房工作,当时,我家也没有房子,一大家子人挤在父亲战友借给的小房子里住。即便如此,父亲还是把厂里分给他的住房名额让给了其他住房困难的职工。”在褚常林的小女儿褚丽青眼里,父亲一生“清清爽爽,刚正不阿”,不占国家便宜、不谋私利,在父亲的以身作则下,已成了刻入骨髓的家风。

      如今,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褚常林,依然保持着硬朗的身体和炽热的赤子之心。“90岁之前,父亲生病,很少去医院,尽管他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跟我们说,能给国家省的资源就要省下。”褚丽青说,2017年,父亲生了一场大病,需要住院治疗,病刚好得差不多,他就执意出了院。现在,为了锻炼身体,褚常林每天坚持外出遛弯,赶上阴天下雨,就在家里用围棋子计步,围着屋子绕圈走。

      记者注意到,褚常林家中显眼位置,除了泛黄的军旅照片,便是一摞摞整齐码放的书籍,其中关于党的理论创新的著作最为醒目。他的二女儿褚丽平说,父亲每日读书看报、关注新闻,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风云变幻,始终牵动着他的心。

    “现在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的先进武器,再也不怕受人欺负了!”凝视着电视屏幕上的现代化国防成就,老人的笑容平静而慈祥。

      从血色童年的苦难经历,到烽火硝烟中的无畏冲锋,再到和平年代不谋私利,让出福利房的淡然……岁月锻造了老兵褚常林的忠魂钢骨,也见证了他的初心坚守。有人说,时间是最严苛的“考官”,褚常林用近一个世纪的“行”,从容应答。

      来源|天津日报


相关资讯文章